正確引導孩子交朋友可采取的辦法:1、父母給孩子的規則感不要太強,要學會淡化別人的邊界;2、學會包容孩子,放手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3、必要時為孩子把關,盡量不要孩子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4、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交朋友
1、父母的規則感不要太強
父母不要規則感太強,容易給孩子造成過于“死板、教條、被束縛”的感受。當孩子在外面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時,會將父母帶給自己的規則感投射給其他小朋友。如果他讓其他小朋友感受到了約束,不舒服,那么誰還愿意和他玩呢?父母能做的,就是淡化自己的邊界、框架、規則。過分強調孩子聽話、乖巧其實也是強調規則感的體現,不利于孩子交友。
2、學會包容孩子
包容大度,父母少參與或不參與孩子們之間的互動活動。例如:孩子們在玩耍時,因為玩具、游樂器械、或是游戲規則,引起了爭執,即使面紅耳赤,父母也只是看著微微一笑就好。孩子的問題,孩子自己解決,家長幫忙,可能越幫越忙。對于孩子的沖突、矛盾,父母大度一點,只要沒有威脅到孩子的安全,就留給孩子們自己解決吧。
3、必要時為孩子把關
給孩子交友的自由,不是放任不管。我們要多關注孩子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孩子的變化。由于孩子的思想意識還不成熟,言行舉止很容易受到朋友的影響,家長的把關很有必要。比如說,孩子一直以來都不曾講過臟話,但某天,忽然就聽到他講了一句,那作為家長就應該警覺起來,孩子是不是和經常講臟話的孩子走得比較近?告訴孩子,講臟話是不文明的行為。當孩子明白這個行為不好時,他自然而然地也會遠離那些把臟話當口頭禪的人。
4、讓孩子學會表達
邁出社交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學會表達,因為只有學會了表達,別人才能了解到你內心的想法是怎樣的。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學校交不到朋友,就是他們不善于去表達,因為他們在家里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父母在向他們表達,為他們做好一切,導致他們一直處于被動的局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注意培養孩子的表達欲望,讓孩子多說話,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學校的時候,敢于跟其他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