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雖然可以讓孩子了解到更多的知識,但同時也能讓孩子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從而產生出一系列的影響,比如身體上的,學習上,人際上的等等,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讓孩子合理使用手機。
孩子一直玩手機有什么影響
1、表達能力下降。隨著電子產品興起,很多孩子喜歡窩在家里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看動畫片或玩游戲,使得孩子不喜歡和他人交往、玩耍或交流,長時間下去會減弱孩子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會讓他們性格變得更加內向,且缺乏自信心。
2、影響視力。現在很多的孩子用眼不健康,大部分的孩子都存在著視力問題,以近視、散光最為嚴重。而很多孩子出現眼部狀況,直接原因就是過度玩手機,長時間注視著發光的屏幕,對眼睛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3、降低睡眠質量。玩手機是會上癮的,如果得不到較好的控制,許多孩子躲在被窩里經常玩游戲玩到半夜三更,有時是控不住自己看連續劇、刷微博、聊微信等,“夜貓”就會出現,使精神更加抖擻,不愿意睡覺,嚴重影響睡眠,當身體和大腦得不到休息,甚至影響身體健康。
4、影響學習成績。一些孩子玩手機游戲或者看動畫片上癮,在家里看完后,進入學校還是回味無窮,上課的時候還在想著游戲或者動畫片,那么老師講的知識孩子肯定聽不進去,這樣肯定會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變差。
又或者是由于家長控制嚴格,不讓孩子把手機帶到學校,孩子放學后急急忙忙往家里趕,一回家就先扔下書包,先看看有沒有朋友留言,游戲是不是升級了,作業肯定也就早忘到九霄云外去了,這勢必也會影響成績。
5、影響心理健康。視頻節目源于生活,但都是經過處理的內容。孩子會發現從節目里面看得與現實不一致,會產生認知上的混亂。并且手機上的內容魚龍混雜,也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家長如何讓孩子遠離手機呢
1、讓孩子意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要改變孩子沉迷手機的現狀,必須讓孩子認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并產生想要改變的愿望,這是戒除任何沉迷行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條件。我們要通過平和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和孩子達成共識。不要情緒過激,也不要危言聳聽,否則很容易造成反效果。
2、用親子活動替代電子產品。帶孩子發展一兩項他喜歡的運動,然后陪他一起玩,讓孩子享受運動的樂趣。在家里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戲,一起看有趣的圖書。這樣的親子活動,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3、約法三章堅決執行。家長要和孩子約法三章,什么時候可以用手機,什么時候不行。如果孩子違反規定,應該受到什么懲罰?做好了,又有什么獎勵,賞罰一定要分明,執行要堅定。
4、家長要以身作則。很多家長自己也是“手機控”,整天拿著手機,沒做好正確的榜樣,所以孩子就有樣學樣。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要盡量控制住自己玩手機的頻率,要以身作則,如果有工作上的需要,最好是避開。
那么何時給孩子配手機最好
其實用年齡的標準來量化這件事情是非常不理智的,孩子們能否最大程度的利用手機和年齡并沒有絕對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是否有自制力、自律性。
家長應該學會以“自制力”為標準,然后判斷孩子們是否有能力配一部手機。當孩子有自控能力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受到手機的影響,即使是在海量的信息當中也會有目的的選擇信息,這對于他們的學業是非常有幫助的。
而且對于這些有自控能力的孩子來說,控制玩手機的時間也不是一件難事,合理的作息對于他們的健康也有著很好的好處。所以家長想要給孩子配手機,一定要看他們是否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當他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時候,也就是應該給他們配備一部手機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