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逐漸長大,想要脫離父母的掌控,因此變得不聽話、叛逆,其實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成長的標志。因此,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夠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叛逆期一般在幾歲
孩子的不同年齡段會表現出不同的叛逆行為,因此,可以將叛逆期分為幾個部分,具體如下:
1、第一個叛逆期:2-3歲
這個叛逆期的出現是由于孩子從嬰兒過渡到幼兒所引起的,人們常稱之為兩歲為惡魔覺醒期。孩子在兩歲前,乖巧可愛小寶寶,到了兩歲后,就會化身成為一個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小惡魔。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說“不”,不管家長說什么,都會習慣地用“不”字來拒絕。
而現在的他已經學會了走路跑步、吃飯,且在小小的腦袋里開始擁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構建了自己的世界,并認為一切都屬于自己,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只要自己想要,就會伸手直接去拿,而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如果爸媽前去制止,那么就會引起孩子無休止的哭鬧。
2、第二個階段:7-9歲
這個叛逆期是幼兒過渡到少年的階段,孩子進入到了學校,學習到了很多知識,結交了不少朋友,自我獨立意識更強,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不再是小孩子,就想要擺脫父母的掌控,常常和間唱反調。他們會不愿意收拾房間、做作業磨蹭拖拉、厭學等方式,來想要和父母對著干。
3、 第三個階段:12-15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而這其實就是荷爾蒙在作祟影響著娃的想法和行為。據研究發現,荷爾蒙會使人類大腦掌控情緒的杏仁核變得非常活躍,導致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較大。
而掌控理智和決策的大腦總指揮中心需要在成年后才能逐步成熟,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情緒激動,如果父母強行管教只會起反作用,不僅沒有任何效果,還可能會引起娃的抵觸情緒。
父母們應該怎么應對
從青春期一開始,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的身心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占據和控制,想法和行為都將產生劇烈的變化。這讓他們就像長了犄角的小馬,既倔強又刺兒頭,以自我為中心易怒,愛發脾氣,不聽話。父母如果強行管教,不僅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還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
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少一分責怪,多一體諒,多一點耐心和包容。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關系的最好途徑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保持親子溝通的順暢。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家長的這幾種做法不可取
1、任由孩子叛逆下去。不少家長總覺得孩子還小,即使再叛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先由孩子任性一會就好了,等他長大了些許問題就不那么嚴重了,但其實如果孩子叛逆,沒有及時的解決,在今后可能會形成疊加效應,到那個時候叛逆是小事,捅婁子可是大事了。
2、和孩子硬碰硬。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處于叛逆頑固的狀態時,一般來說他是什么話也聽不進去的。所以家長越是硬碰硬,效果可能會更差,在你以為用權威可以使孩子屈服的時候,情況反而會越來越糟糕,孩子不但不會聽從,反而會越挫越勇,這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