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他們很容易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問題時,放棄學業,那么中職生不想上學怎么辦呢?主要從三個根本問題入手,問題將迎刃而解。
中職生不想上學怎么辦
1、改善環境,愉悅心情。
一個良好的環境,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者共同努力。社會的一視同仁、老師的重視、家人的關心、同學的友好有利于營造出一個和諧、輕松的環境,能減輕學生被歧視的感覺,容易樹立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接受學習。
2、改變觀念,接受自我。
重新認識自我,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改變厭學情緒的關鍵。學生應主動發現自己表現好的地方,從心里給予自己肯定。客觀地對自己前后的變化進行比較,認識到自己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學好,相信自己是一個有潛力、有價值、有前途的人。
3、培養興趣,樹立信心。
當學生對自身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就要將信心轉變成實踐。實踐的結果就是要看能否徹底改變自己。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要在實踐中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或者是從自己曾經很感興趣的科目入手,慢慢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徹底消除厭學。
中職生厭學的原因
1、學生文化基礎差,部分學生文化基礎差,對現在所學的課程聽不懂,缺乏學習興趣,因而厭學。多數中職學生在學習方面是“弱勢群體”,文化底子較差,可能對新的學習不太適應,長此以往,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2、理解能力低下,有部分同學理解能力非常弱或精神上有些問題,一個簡單的知識點需要講很多遍,才似懂非懂,導致文化基礎差,不愿意學習,萌生我就這樣了,反正我也學不會這樣的想法。
3、家庭教育環境的不良影響,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學校,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從小就和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缺少父愛和母愛,逐漸產生一些不良的心理習慣,在學習上意志消沉,產生厭學情緒;
4、父母經常吵架、打架,家庭關系不和睦,或是單親家庭,對孩子身心造成極大傷害,使學生感到自卑、壓抑,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
5、家庭教育方法不當,要么過分溺愛與庇護,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要么嚴厲有余,對成績要求過高,加重學生心理負擔,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感到厭倦。
家長應該明白,孩子之所以進入職業學校,一般是文化課不算好或不喜歡文化課,他們到職業學校就是學習技能,開辟另一條發展道路的,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積極引導他們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轉變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