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路上,每個孩子都會經歷挫折,世上沒有那么多事事順心萬事如意,更多的是意想不到的困難和跌倒。失敗了的孩子如果沒有得到家長及時地鼓勵和引導,就會很容易陷入失敗的低谷,再也爬不上來。那么如何引導孩子面對挫折呢?
如何引導孩子面對挫折
1、不施壓是避免家長站在成人的立場去要求孩子直面挫折。但是孩子在童年時期,由于腦部發育尚未成熟。不能通過自我調節來緩解壓力,這是父母就充當孩子情緒的外部調節器,如果,在孩子受挫時,父母不能正確引導而肆意施壓,則會引發心理疾病。
2、不要表現出焦慮。如果大人首先一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問題嚴重。但我們都知道,遇到挫折,遭遇失敗,都是人生中一小部分。因此,對待孩子遇到挫折,不要表現過激,這樣會嚇到他們。
3、對于孩子所要遭受的挫折,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沒有人遇到挫折不難受的,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在痛苦的挫折中成長起來的。不激起孩子對挫折的恐懼,正面看待挫折的作用。
4、孩子在兒童時期,大多認為自己表現好才會得到他人的喜歡,反之,表現不好則不被喜歡。因而孩子難以承受挫折,甚至特別在意挫折,在孩子面對挫折時,父母可以帶孩子放松,出游,玩游戲,談論孩子喜歡的事物適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
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認識到抗挫教育的重要性。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應該對孩子保護有加。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其實,一個人受點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是很有好處的。
2、要善于把握抗挫折教育的時機
在平時孩子碰到困難時,家長教育孩子要采取不回避的態度,鼓勵孩子面對現實,勇敢地向困難發起挑戰。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樣的”“瞧你做得真好”……可以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激勵他努力去克服困難,當孩子一次次戰勝困難時,他便增添了勇氣,激起了戰勝困難的愿望。這使家長的“你行”也就變成了他自己的“我行”!
3、培養孩子能正確地評價自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有客觀的評價。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驕傲自滿,不能接受失敗;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
4、樹立榜樣,培養克服困難的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的影響。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榜樣,不僅有助于增強孩子勇敢面對挫折的信心,還可以向他揭示出這樣的道理:對任何成功者不應僅僅羨慕而更應敬佩和學習,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家長要明白孩子在早期的時候,如果可以受點挫折,對于他的成長是有好處的,所以家長不要把孩子當成溫室里的花朵,要重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這樣做反而能讓他們在未來少吃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