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的性格,就決定了孩子不愛說話,但是孩子的性格不是從小就定下來的,是受到后天家庭,爸爸媽媽,以及周圍圈子的影響,給孩子造成了內向的性格,導致孩子不愛說話。
孩子為什么不愛說話
1、有過失敗的交往經歷。有些幼兒由于有過負面的交往經歷,比如被同伴欺負過,而不愿意再與同伴交往。被同學們冷嘲熱諷,心理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他們采取回避的方法,目的在于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對于這類問題,家長應細心觀察,找出問題的癥結,然后“對癥下藥”。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負過,家長不妨直接帶領孩子與同伴交往兩三次,為幼兒“壯壯膽”,當幼兒學習到交往技能,體會到交往的樂趣后,家長就可以撤了。
2、缺乏交往動機。有些家庭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的各種需要幾乎是無條件滿足,而且總有人陪兒童游戲。當幼兒總有人陪伴在身邊時,他們難以產生找同伴游戲的動機。還有些幼兒只愿意與成人交往,是因為成人總讓著他,與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協調、商量,甚至還要想辦法解決沖突,為了“省事”,他寧可與成人交往。
3、孩子的個性原因。有些幼兒由于受遺傳或自身個性特點影響,比較內向,不愿與人打交道,而只喜歡與物打交道。對于這類幼兒家長可以引導,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家長要盡可能引導幼兒與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則孩子就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途徑。
孩子不愛說話家長應該怎么辦
1、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讓孩子多說,敢說,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在家里不停地和孩子說話,孩子聽的過程就是學習積累的過程。家長不斷地主動和孩子交流,熱情地回應孩子的表達,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樂于說話,勇于說話。
2、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想方設法的夸獎、表揚孩子,沒有機會創造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學會換個說法介紹自己的孩子,把“我們家這個孩子膽小極了,見人就怕”這種說法換成“最近孩子進步特別大,都會給我介紹玩具了”。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不要吝于表揚,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
3、經常帶孩子接觸外界環境,參與各種活動、運動,讓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的人,提高孩子的眼界見識,讓孩子快樂交友。
當小朋友和同齡人一起相處時,他們會更加的興奮和愉快。在玩耍中,通過模仿別的孩子說話的動作,也可以讓孩子提高表達能力。再加上家長適時的引導,拿別的小朋友作比喻,這種語言培養往往會事半功倍。
如何培養孩子外向性格
1、不要對孩子“控制”過嚴
不妨讓孩子們在不同年齡有不同的選擇權利。比如2歲的孩子可以選擇吃什么午餐,3歲的孩子可以選擇逛街時穿什么衣服,4歲的孩子可以選擇節日去哪里玩,5歲的孩子可以選擇買什么玩具,6歲的孩子可以選擇看什么電視節目…只有從小就享有“民主”的孩子才會感到幸福和獨立。
2、培養小孩至少一項體育項目的愛好
運動如球類、田徑類都可以,運動有一種神奇的效果,對培養孩子外向的性格有很好的作用。
3、幫孩子找個外向的小伙伴
學齡前兒童很容易成為朋友,因為他們喜歡玩同樣的游戲。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內向、害羞,你可以和幼兒園老師談談,讓老師安排其他有膽量的孩子和他一起玩。如果有的話,你也可以在社區附近找到外向的小朋友,讓他們成為朋友,這樣他們就可以經常一起玩耍了。
4、讓小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問路、去餐廳吃飯時讓孩子點餐、讓孩子到便利店買東西等等,特別是讓孩子自己回答問題,游戲而經常會問大人關于孩子的情況,讓孩子自己回答,不要幫孩子回答。
孩子為什么不愛說話,不愛說話的孩子,內心比較缺乏安全感,他們總感覺其他人會對自己造成威脅,于是遇到事情只會自己藏著,不會和他人分享。這類孩子不愛說話通常是家長疏忽導致的,孩子從小缺乏家長的陪伴和關心,對孩子也比較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