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當然希望他們的教育永遠有效,他們的孩子要聽從指示,服從命令,聽從父母的指揮。但是,其實這只是父母的一廂情愿,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總是對著父母,這讓父母很生氣。那么,不聽話的孩子咋樣教?
不聽話的孩子什么原因
1、孩子聽不懂指令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無論是身體的成長還是大腦的發育,總是需要一個過程,對于幼兒來說,大人總是用自己的思維習慣來決定孩子是否應該知道。
所以往往會造成孩子的判斷錯誤。我們認為孩子知道理解,其實對于孩子的理解能力來說,他可能不理解這一點,甚至根本無法理解。在這樣的溝通過程中,就會出現信息傳遞的偏差。
例如,父母的指示不明確,讓孩子聽不懂,或者父母喜歡用一些反問句,孩子無法理解字面意思所包含的真實含義。從而造成孩子不聽話的印象。
2、忽視孩子的感受
我們的父母有時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孩子太小,他們無法妥善處理所有事情。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父母就會想當然地認為孩子的想法過于簡單,不夠全面。
因此,忽視甚至禁止兒童的表達往往是武斷的。事實上,在三四歲的時候,自我意識正在逐漸形成,一旦他們的自由表達被忽視,或者總是被父母無情地拒絕。那么他們的心中一定充滿了各種不快。一旦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孩子就會用一些方法來對抗,故意不服從。
3、孩子別無選擇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不一樣。孩子三四歲時,是培養興趣愛好的時候了。他們會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充滿樂趣。
然而,孩子的興趣愛好往往與父母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父母總是用功利主義來幫助孩子選擇和規劃孩子。
所以,在這種沖突中,孩子處于相對弱勢的位置,孩子有挫敗感,但又無力反抗,只能用他們能掌握的唯一方式來表達抗議和委屈,那就是不聽話。
不聽話的孩子咋樣教
1、進行冷處理
一旦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或其他原因,導致孩子和父母逆來順受,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采取暴力手段試圖讓孩子服從。
這種方式只能讓孩子的對抗更加強烈。家長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行為,要求是否恰當,自我調節。如果你發現自己做錯了什么,承認你的錯誤。
2、為孩子提供實踐經驗
對于一些危險,當父母阻止他們時,他們的孩子可能不聽話,所以父母可以讓孩子體驗他們錯誤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如果你吃得不好,那就餓他一餐。
饑餓的孩子明白吃得好的好處。例如,如果你喜歡扔東西,就用破碎的物體輕輕按壓他的手掌,讓他感受到疼痛,并了解可能造成的傷害。
3、需要制定規則
孩子往往不聽話,因為沒有固定的規則,家長的指令隨意,讓孩子無法及時適應。那么父母該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必須制定一些基本的規則,比如吃飯睡覺的時間,看動畫片和玩游戲的時間,每天必須做的家務量等等。
這些規則的制定不僅要照顧到孩子的學習和勞動,還要照顧到孩子的游戲和娛樂,讓孩子覺得規則比較公平和全面。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行為往往是基于情感而非理性,因此他們經常以不恰當的方式表達情感。因此不聽話的孩子咋樣教,父母需要從小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告訴他們如何正確表達情緒,才能對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當然,這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和教育的過程,需要家長付出足夠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