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所以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連簡單的問題都解決不了時,就會抱怨:“你真笨!”其實,有時候不是孩子笨,是我們父母做的不夠,那么,孩子太笨怎么辦呢?
孩子是怎么會“變笨”的呢
1、無法改變的挫敗感
許多父母試圖通過讓他們玩超出他們孩子能力的游戲來逗孩子,沒有任何解釋。在考驗孩子智商的同時,也想看看孩子們在一片歡樂的場景。但一般來說,這樣的孩子總是不知道怎么玩,每一次失敗,孩子的心情就會變得更糟。
如果一個孩子在生活中經(jīng)常感到沮喪和無能為力,他很容易變得不投入,拒絕參加游戲和比賽。
2、對孩子過早進行知識傳授
一些父母熱衷于他們所謂的“智力發(fā)展”,訓練他們的孩子閱讀、寫作和算術。這種學術知識不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雖然有些孩子可以死記硬背,但他們的智力發(fā)展較慢,因為他們的大腦缺乏理解能力。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由于缺乏理解,會導致思維和邏輯不夠嚴謹,學習成績低下。
3、給孩子很多負面的心理暗示
很多家長愛說自己的孩子“太笨”,孩子只會收到“我很笨”的信息,心理上認定自己是“笨孩子”;有時,雄心勃勃的父母有意或無意地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人進行比較。
“看他們多聰明!” “張阿姨的兒子會用法語和外國人說話,他比你小。” ……有時父母對朋友和外人表現(xiàn)出謙遜,說:“我女兒不好,她很笨。” “這小子沒腦子。”
當一個孩子被這么多負面建議淹沒時,他怎么能不誠實地相信自己是愚蠢的呢。
孩子太笨怎么辦
1、教你的孩子如何學習
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有一些相同的特征,比如大小、類型、顏色等。生活中的父母,可以適當引導孩子,告訴他們如何分類。
為什么碗和盤子是好朋友,因為都是餐具,都是圓的,可以用來盛食物……通過生動的例子,讓孩子們逐漸認識到某些東西是有共同點的。
2、理解順序的概念
事物在形狀、大小和長度方面都有一定的順序。例如,自行車、汽車、公共汽車和火車是從小到大排列的。例如,孩子們可以按照高矮胖瘦或年齡的組合來排列家庭成員。在生活中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訓練,更有助于幫助孩子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特點。
3、建立時間框架
其實大部分孩子對時間的概念都很模糊,比如現(xiàn)在,等一會,以后,等等,這些時間的話會讓孩子不清楚具體指的是多長時間。此時,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解釋單詞的意思,幫助他們理解意思。
如果你想養(yǎng)出一個高智商的孩子,作為父母要明白孩子太笨怎么辦,怎么去引導,你需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學習和自律。成績好的高智商學生永遠不會被淘汰。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習時非常專注和嚴格。這就是為什么成績優(yōu)異的人學習效率高并取得好成績的原因。不是因為孩子太笨或者太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