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在一本書里看到過這樣一段話:父母不在身邊,但孩子能與世界相處融洽,就是最好的教育。
這是每位家長的終極目標。但現實是,大多數被父母和祖父母寵壞的孩子都過于依賴父母而無法獨立。作為這種情況下的父母,最好的做法是:
孩子過分依賴媽媽怎么辦
第一:父母應該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你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很好很聰明。所以,當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獨立完成一些事情的時候,父母總會用大人的眼光和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好壞。一旦發現不合自己的喜好,父母就喜歡更換和改進,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信。
第二:父母要學會適時放手,你今天替孩子,明天就是為孩子挖坑。有一天,我的一位同事開會遲到,她總是很匆忙。為什么?因為她擔心她的高中孩子放學回家沒有食物。我們覺得不可思議,高中生還沒有17、18歲也應該是15、16歲,父母不在家,自己餓了煮個面條應該沒問題!同事說孩子很依賴他,喜歡等她做飯。就這樣,同事也沒有放過,一直在照顧孩子們的起居,所以現在孩子高三還不會做飯,更別說照顧自己了。真想問她,兒子上大學,她也會去照顧嗎?之后?她能永遠代替他嗎?
第三:讓孩子享受成就感,他會去追求突破驚喜。我的孩子曾經依賴我,不想獨立。有一次他和我坐新干線回家,我們錯過了火車。我很著急。我本來可以去售票窗口咨詢換票的,但我沒有。我說我暈車了,讓孩子幫我咨詢換票。起初孩子很不情愿,他認為有父母在,他應該什么都不做很舒服,享受父母為他做的一切。可能是我真的不舒服,他只好硬著頭皮。當他向列車員詢問變化時,我保持沉默并仔細聆聽。我擔心他無法解釋發生的事情,但我松了一口氣,因為他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軟弱和無知。回家后,我向很多親戚表揚過他。他信心滿滿。沒人的時候,他拍了拍胸口,說買票回家。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讓孩子獨立,不是單方面就能解決的,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否則你今天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明天挖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