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抱怨自己很愛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卻很自私,不懂得關心父母,愛別人。其實,并不是孩子天生就缺乏愛,而是因為父母溺愛孩子,不注意教育方式,不經意間剝奪了孩子的愛。那么,孩子沒有愛心怎么辦?
1、父母只需要給寶寶滿滿的愛,不需要寶寶的回報
生活中,有的媽媽特地辭去工作,有的爺爺奶奶幫忙,全家唱《愛的奉獻》給寶寶聽就好了,但寶寶還是要學會愛、尊重、回報,才能成長成為身心健康、品行優良的優秀人才。因此,不要忽視培養寶寶用自己的愛來回報父母的愛。
2、厲害的寶寶長大不會吃虧,太有愛心容易被欺負
現代社會競爭更加激烈,有的家長認為老實人吃虧,所以即使表面上不鼓勵寶寶侵犯其他孩子,但是當寶寶偶爾這樣做時,既不停止也不教育,有時也在言語和行為上暗示對寶寶的欣賞和鼓勵。
3、只關注孩子的母愛培養,而忽視孩子的父愛培養
母愛和父愛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養分,誠然,母愛是世界上最純潔、最高尚、最偉大的愛。然而,父愛也是一種偉大的感情,母愛無法代替所有的獨特優勢和鮮明個性。
父愛與母愛的培育,都是愛的培育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內容。因此,只注重母愛的培養而忽視父愛的培養,是一種片面的錯誤的愛的培養。
1、激發孩子的感恩意識
孩子還小,缺乏愛心,錯不在孩子,主要是大人,沒有讓孩子學會欣賞別人,關心別人。因此,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是愛,教育孩子不僅要愛自己,還要愛別人。
2、家長和老師經常溝通,教育要一致
不要讓孩子“一個小寶兩個樣”。孩子有愛,學會回報,是為了我們自己;廣義上講,就是為國家培養有用的支柱人才。
3、為孩子營造愛的氛圍
讓孩子從小就被愛包圍是很重要的,父母應該創造機會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的氛圍。過節帶孩子回老家看望父母,與家人團聚。老人家打電話或送禮物回家祝賀他們的生日,在鄰居遇到麻煩時幫助他,在朋友或同事需要幫助時盡其所能幫助他們,都會對培養孩子有愛心產生積極的影響。
很多父母只懂得愛自己的孩子,卻忽略了給孩子愛別人的機會。作為父母孩子沒有愛心怎么辦,事實上,給予愛和接受愛是相互的。
如果只讓孩子接受愛,他們就會逐漸失去給予愛的能力。他們從別人那里獲取,而不給予,并認為父母關心他們是理所當然的。這些東西都需要在生活和學習中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不斷的培養,會讓孩子心中的愛的種子變成有意識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