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青春期,家長似乎一直都當作洪水猛獸,實際上,平穩度過青春期的也不在少數,關鍵是家長怎么做。我們都經歷過青春期,所以更應該感同身受,多多理解孩子,那么,青春期叛逆的表現有哪些呢?
1、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
有相當數量的青春期學生對學校、領導、教師的宣傳,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們往往以社會上某些個別的不公正的事實來以偏概全地全盤否定正面宣傳,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的無端否定。
2、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
在一些青春期學生當中,打架斗毆被看作是有膽量;與老師、領導公開對抗被視為有本事;哥們義氣等不良的行為傾向卻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
而對于樂于助人、愛護集體、愛護公物、遵守校規校紀的青春期學生則被肆意諷刺、挖苦,造成在集體氛圍里好人好事無人夸,不良傾向有市場,正不壓邪的局面。
3、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的消極抵抗或否定
有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春期學生的現實生活。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應付,抵制、消極對抗的態度。對學校、教師的教育和學校制度,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無端否定。
4、對成人和家長的抵觸情緒的明顯增強
青春期學生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甚至產生厭煩的情緒;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并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愿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持異端,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
1、正確認識和看待
要認識到逆反心理是一種跨文化的社會心理現象,這種現象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出現。只要根源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因此,對于青春期學生中出現的逆反心理,應泰然處之才是。
2、要正確分析逆反心理的性質
逆反心理雖是一種抵觸性很強的態度,但是,積極的逆反心理卻是一面明鏡,如能加以正確地利用和引導,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進我們改進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3、采用民主的教養方式
對待青少年中消極的逆反心理應注意分析原因進行克服、矯正和教育。教育處在青春期逆反狀態的學生,是件很棘手的事,打罵不行,因為打罵只能增加孩子的對抗情緒和逆反心理。
說教又被孩子當作了“耳邊風”,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為對學生們那并不成熟的個性和主見不加約束的話,難保他們不會出現行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期望應采取適中的原則,家庭成員之間教育一致,創造寬松和諧的家庭氛圍。
青春期,是一場親子關系的升華,是孩子人生當中一個重要的成長階段。以上就是關于青春期叛逆的表現,其實父母親對孩子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是不是逆反,決定權實際來自于父母親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