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逆反期的孩子溝通是一門技巧,家長應該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環境,尊重孩子,關注他們的需求,正確引導孩子,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有效的保障。
怎樣處理孩子逆反心理
要知道叛逆的產生,來自于對束縛和限制的反抗。在平時的教育里,就不要給與過分的束縛和高壓,只有這樣孩子叛逆期的反抗才不會過分地強烈;對于孩子的逆反情緒可以通過溝通來慢慢得到疏導。千萬不要溝通不成,就棍棒相加,用打罵來解決問題。
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們內心的聲音。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各種要求,哪怕是一些比較荒謬的要求,父母也應把它“當作一回事”,仔細慎重考慮,給予積極響應與討論。一方面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承認,一方面也降低了成人與青少年發生矛盾沖突的幾率。
學會給孩子留面子。作為家長的,不要老是當著孩子的面,特別是當孩子不聽話時,跟您倔時,總是說孩子不聽話,說孩子叛逆,甚至是逢人便說,逢人便講。往往越是這樣說,越是這樣做,越是更加助長了孩子,越是讓孩子的這種行為稱為一種自然,一種常態,一種習慣。甚至讓孩子以叛逆而自居。
很多家長更愿意在孩子取得一些成績后,來挑剔孩子,為的是不讓孩子驕傲。但其實,家長總是挑剔孩子,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家長要學會認可孩子,多鼓勵孩子。
孩子的逆反期是探索主導權的重要階段,家長要在愛和關心的基礎上,謹慎對待那些我們不可以隨便入侵的領域。
小孩子逆反期怎樣處理
1、放下父母的架子。由于受傳統育兒理念的影響,有的父母總認為要使孩子聽話,就必須拿出父母的威嚴來,他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孩子一定要有個怕頭。”
由于有了這樣的想法,在平時的生活中,特別是當孩子對父母的做法表現出不滿且表現出抵觸或抗議的時候,父母就拿出父母的威嚴來,對孩子采取管卡壓。本來父母認為這樣做孩子會服軟,殊不知孩子正處于逆反期,父母的管卡壓就像拍氣球一樣,父母越管孩子就會越逆反。
因此,父母要想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父母首先就要收回父母的威嚴,并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對話。
2、給孩子足夠的尊重。父母對孩子要有足夠的尊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孩子哪里有不對的地方,父母不能責罵和指責,要心平氣和的跟孩子溝通。不能翻看孩子的日記本等,只有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孩子才能聽你的"苦口婆心"。
孩子幾歲的時候,很聽父母的話,父母覺得孩子很好,慢慢的到了十幾歲的孩子,身心和性格發生變化,逐漸與父母疏遠,做事經常違背父母的意愿,和父母頂嘴,讓大多數父母很頭疼,這是因為孩子正處于叛逆期。那么,當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家長怎么處理呢?
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疏忽,讓孩子失望
有的父母不喜歡自己的生活,孩子通常給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煩,所以不喜歡和孩子過多的交流。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會因為父母的忽視而心灰意冷。
2、內心壓抑的情緒想要得到釋放
有些父母是占主導地位的類型,不顧孩子的喜好和需要,將計劃或目標強加于他們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都渴望自己的觀點得到別人的認可,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很多孩子會通過一些叛逆的行為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
孩子的叛逆心理往往是父母教育方法不當造成的。心理學家認為:只要父母引導正確,孩子的抵抗力就會逐漸減弱或消失。這里有一些來自專家的有用提示,供父母嘗試。
怎樣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1.不要抱有成見。父母不應該在孩子出現獨立的第一個跡象時就壓制他們。畢竟,父母的反應越激烈,孩子就越會堅持自己的意見,甚至難免會發生大的沖突。這樣一來,兩代人之間的感情就會變得冷淡,孩子們就會學會說謊、逃學、粗魯無理。相信您的孩子會處理自己的困難,尊重他或她的自主意見,培養自信心,這將有助于他/她成長為意志堅強、有責任感和能夠克服困難的人。因此,當孩子遇到挫折、錯誤時,要原諒他,不要責怪太多,避免自卑、膽怯的心理。父母應該做的是如何幫助孩子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培養他的智慧和勇氣。對于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要細心耐心的向他解釋原因,并盡量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即使需要干預孩子的言語行為,也需要適應,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受干預和壓抑的直接影響。
2.其次,不要一味地責怪孩子。孩子的叛逆行為有時似乎是針對他們的父母,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小杰是那種很聽話的孩子,每天早上都能準時起床去上學,有一天,小杰沒有起床,父親很生氣,責怪他不學習。其實小杰是因為前一天在學校參加種植勞動太累了。
3.把握重要問題。不要對孩子指手畫腳,這只會讓他們感覺更糟。正如一位家長所說,“我女兒用什么牌子的化妝品,喜歡什么運動,這都不是我決定的。而是她自己決定。但如果她過早迷上了化妝品,或者花太多時間學習打籃球或游泳,我會用適當的教育方法進行干預。”保持您作為父母的身份。父母應該和孩子做朋友,互相信任,一起享受快樂,但這種友誼不應該包括地位的“平等”。你仍然應該是一名船長,你可以聽船員的話,但決定路線的仍然是你的父母。
很多家長覺得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難教育了,尤其是當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時,無論家長們說什么孩子都要和家長對著干。那么, 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家長怎么處理?
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家長怎么處理
1、尊重孩子
當孩子表現出逆反的行為時,先不要急著去鎮壓孩子,而是要想想,孩子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同時家長可以表示尊重孩子的想法, 千萬不要忽略孩子的意見。對孩子的反對意見也不要一副我不在乎或者不重視的面孔,這樣會激怒到孩子,應該鼓勵孩子勇敢表達 自己的內心真實意見,然后對他的意見給予重視和關心。
2、注意說話的語言
說話的時候記得要注意語氣、語調與用詞。盡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辭令,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不喜歡被命令、被駕馭、被強迫或者被 規定做任何事,命令會讓孩子產生抗拒的心理。相反,家長應該用征求同意的方式,說出自己的想法、意見、觀念。盡量避免使用 一些容易引起磨擦的文字,造成不愉快的關系。
不想上學時一種逆反心理的表現,通常可能是因為孩子在學校或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孩子覺得自己無法解決問題,所以產生逃避心理,不想去上學。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孩子提供幫助,克服孩子的困難,讓孩子能夠開開心心的去上學。
孩子不想去學校心理怎樣疏導
1、應該對孩子表示同理心:其實孩子向父母吐露心聲說不去上學,往往是希望能夠獲得安慰和鼓勵,從而推動他們重拾信心。如果爸爸媽媽沒有聽懂他的言外之意,就一通數落或者打罵,反而令孩子不知所措,從此怕被責罰而不敢說心里話。
當孩子向爸媽吐露心聲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妨放下架子,表示理解,跟孩子產生共鳴。
2、跟孩子一起找出原因,協商解決辦法:當你聽到孩子主動談及某個話題時,不妨把談話的主動權交給他,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不想上學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學習壓力大,有的是因為人際關系不好,只有找準了源頭,爸媽才能“對癥下藥”,跟孩子協商解決辦法。
3、挖掘學習動機:家長需要從孩子日常點滴中發現孩子閃光點,多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
孩子在學生階段最常出現的兩種情況是叛逆和厭學,頂撞老師也算是叛逆的一種,如果是厭學,激發出來孩子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就好了,可頂撞老師是不禮貌的表現,這要從小培養,從小培養他講禮貌講文明。
孩子頂撞老師父母怎樣處理
一、提高認識:孩子在犯錯中長大。作為父母首先要明白這一點,犯錯是常態,不犯錯是異常。每個孩子都會犯錯,大人其實也一樣。每一個錯誤都是有價值甚至有使命的,它是來幫助孩子,讓其更趨于完美的。
當孩子被地上一個障礙物絆倒,家長要做的不是責罵,而是引導孩子分析如何走路更穩當。甚至不用家長幫助,孩子自己就會總結下次如何走路更穩當。所有錯誤都有這樣的價值。當父母有了這個認識,就不至于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惱羞成怒,非打即罵了。這樣更容易獲得良好的親子關系。
二、善于引領:利用孩子犯錯的時機,讓錯誤成為孩子成長的生長點。這個非常重要,也非常考驗家長的教子智慧。案例中的媽媽,就是利用這個時機,跟孩子講清道理,讓孩子心服口服,才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要么完全聽信孩子,忽略了孩子只是孩子,他們的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依賴于父母的引導才會走出誤區。這部分孩子如果得不到正確引領往往會成為自以為是、自我中心的孩子。他們就很容易與老師形成對立,進而厭學,導致失去更多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