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會處處挑戰父母的權威,做出許多讓父母頭疼無奈的行為。家長要想應對孩子在叛逆期期間,出現的各種不良行為,就必須要清楚孩子進入叛逆期的時間,然后做好準備。
孩子叛逆期在什么時候
1、兩歲左右。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也有人稱之為“可怕的兩歲”。不管是日常穿衣、吃飯、洗漱,孩子都會大哭大鬧,一有讓他們不滿意的地方就開始耍脾氣,摔東西。
在2歲這個階段,孩子總是說“不”,一意孤行,大哭大鬧,每天父母的耳邊聽到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并且有著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固執和自我規則感。
2、七歲左右。在6歲以后的時期,孩子離開幼兒園,要融入小學生活,使得孩子迎來一個獨立意識快速產生的階段。新的環境和課程,讓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并且這時候,他們的世界中心開始由父母變為自己。
其實,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不然頭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還會因為沒得到恰當引導,變得更加叛逆,甚至學習成績也因此下降,最終無法挽回!
3、10歲之后。10~19歲的孩子會進入青春期,雖然身體初步成熟,但是心智還不成熟,容易有挫敗感,心理變得矛盾,煩躁!
這時父母如果強行管教,肯定是適得其反。而是要先試著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和尊重他,才能正確引導他。可以多給他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
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
1、平和對待,給予一定的尊重。對于叛逆期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怒火中燒,讓情緒控制了自己,并且把這種情緒發泄到孩子的身上。動則打罵,輕則大吼大叫。其實殊不知這樣的方法對于叛逆期的孩子來說,是適得其反,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所以對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好一定不要打罵,也不要大吼大叫。一定要平和對待,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接受孩子的錯誤,把孩子看做一個會思考有想法的獨立個體,尊重他們的想法,和他們建立有效的溝通,平等對待孩子,和他們產生共情。
2、給孩子空間。在每一個叛逆孩子的心里,都有這樣一個聲音:我需要自己的空間。因為從小到大,聽家長的多,自己做決定的少,叛逆期的出現,讓孩子們特別想要一個自己的空間。
不論是做什么,他們都會覺得很舒服,有主動權了,這樣自然少了很多負面情緒。因此,家長們需要給孩子留出一點空間,正確對待他們的內在心理需求。
3、學會放手。一讓孩子自己行動就生出各種擔心,這是當代父母的現狀。家長對孩子的不放心導致的嚴格管理,要求,是孩子想要反抗的重要原因。家長學會放手,給孩子實現自我的機會,這很關鍵,可以撫平許多矛盾。
為什么孩子會有叛逆心理
想受到更多的關注。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孩子,很多父母都會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這樣的家庭教育,這樣得教育缺失,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同時也不利于孩子度過叛逆期。
因此很多孩子就會用耍脾氣、爭吵來博取父母的關注,贏得父母關愛。雖然這種方法有點偏激,但是卻是孩子可以想到的最直接的方式。
孩子自我意識作祟。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是會讓孩子逐漸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因此孩子長大后,他們喜歡自己做一些事情,喜歡家長把他們當成大人來看。在他們的心里他們會自信的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會自己解決問題了。
即使最后的結果跟他們想的不一樣,他們也會嘗試去做。如果父母始終不去放手,只是一味地包辦替代,孩子越會掙扎,同時也會越加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