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發育不成熟,抗壓能力較弱。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老師家長拼命給學生施加壓力和學習任務,這些壓力將會使孩子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孩子為了學習經常要花費許多時間,這樣也會把自己的情緒歸于學習這件事情,他們很反感老師和家長這樣“無理”地對待自已,于是越來越對學習感到厭倦。因此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2、青少年心理發育產生厭學。調查發現,發生厭學與一些孩子初入青春期有關,當女孩出現初潮和男孩首次遺精時,由于神經、內分泌的作用,他們的警覺性增強,害怕學校其實是一種移花接木的轉換防御機制,通過棄學暫緩了“不被人發現”、“不知如何是好”這種潛在的性心理壓力。處理兩性關系時也容易和家長產生沖突,進一步激化厭學情緒。
3、學習成績跟不上,受到來至老師、家長和同學的壓力、責怪和鄙視。曾經我看過一封信是這樣寫的:很久以來,生活令我沮喪不已,寫這封信以前,我把我高三前前后后想了想,覺得我整個是個失敗者。中考時分數差七分上線,我是用爸媽的辛苦錢上的高中。從上學的第一天開始,我就背著這個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