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欲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現象,我們會對自己的財產產生好感,很介意別人碰我們的東西,當別人私自碰我們的東西時,大多數人都會覺得無聊和反抗,這是每個人的正常反應。然而,在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中,占有心態往往無法被家長所認可,導致我們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出現了誤區,那么,孩子占有欲強怎么引導?
孩子占有欲強怎么引導
孩子占有欲強的原因
1、歸屬感的概念傳遞較少
如果父母平時生活中很少給寶寶傳遞“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別人的,什么可以摸,什么不能玩”等類似的概念,而是一味的至于她想怎么就怎么。結果,孩子們自然難以辨別“你的”、“他的”和“我的”之間的區別。
總想拿,想用,不是自己也想抓住,久而久之養成“強占有”的壞習慣。
2、過分強調孩子的個人所有權
到四歲左右,孩子開始有了比較清晰的所有權概念。但這種所有權觀念并不完善,只能從自己做起。在他們眼里,他們只能用自己的東西;他們的玩具,只能拿來玩,別人不準碰。
此時,如果父母給孩子買東西過分強調是專門為“他”買的,孩子的“排他性”心理就會更加強烈。
3、溺愛成為成長和占有的溫床
四五歲的孩子還處于自我中心的階段,如果家里的長輩在平時的生活中對他很聽話,他會無法形成分享感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排他感會越來越強。
孩子占有欲強怎么引導
1、多做事少講道理
孩子小的時候對于一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并不能完全理解,即使記住道理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如果父母覺得孩子應該把事情做對,這個想法對孩子來說太難了,也容易讓孩子陷入迷茫不知所措。
2、分享前先交朋友
根據之前的提示,聰明的媽媽并沒有直接用對孩子的信任來要求他嘗試分享,而是溫和地鼓勵他多交朋友,讓他要和朋友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
3、讓孩子領悟,然后“揭開謎底”
最聰明的,媽媽不是事情發生前一味的講大道理,而是在事情的最后,孩子明白了一些道理卻又迷茫,需要家長輔助總結,與孩子一起回憶總結,并與孩子分享揭示“謎底”教育。
孩子的占有欲行為是一種必須經歷的過程,家長不必過分擔心。等到孩子集體生活時間長了,自然就會明白,太自私是沒辦法在集體中獲得好人緣的。這時,再加上父母的一些引導,占有欲的問題就會逐漸消失。孩子占有欲強怎么引導,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關懷,好習慣是慢慢引導和培養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占有欲強的原因,平時,可以鼓勵孩子多參與集體活動,在活動中與小朋友們經常分享,漸漸的也就學會了該如何與小朋友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