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的學習,從幼兒園開始就抓緊了。有的家長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但到了三年級,突然就好像變得“笨”了,聽不懂課,做不完功課,成績一落千丈,有些孩子甚至開始放棄自己,因為他們已經退步太多,不再那么努力了。那么,孩子上三年級怎么感覺變笨了呢?
1、基礎不扎實的孩子
一、二年級是孩子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們能夠扎扎實實地學習基礎知識,三年級以后就很容易跟上。如果孩子沒有打好基礎,三年級以后在閱讀、理解上,會很難適應自主學習。
2、學習不積極的孩子
不認真學習,上課不專心,從不復習功課,三年級會受到處罰。學習是自己的事,有的孩子過分依賴父母,父母催著做功課,沒有父母就偷懶,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
3、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學習
有的家長不知道從哪里學育兒觀念,說要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不能強迫孩子學習。所以從不要求孩子努力學習,而是經常給孩子玩手機,孩子很開心,可是到了三年級,因為成績跟不上,變得不開心了。
1、好習慣
從一年級開始,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都按時做作業,并積極復習功課。學的時候學得好,玩的時候玩得開心。
2、效率高
學習很認真,懂得總結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很高,從不拖延。
3、高專注
無論做什么,都非常專注,有決心做好,很少被外界的誘惑所打擾。
孩子小的時候,自制力很差,這個時候需要家長的參與來克制。俗話說,“父母的全力配合,是對孩子最大的祝福”。成功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畢竟,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父母。孩子上三年級怎么感覺變笨了呢,只要家長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并找到科學的方法,“三年級現象”并不可怕,一定要在關鍵時刻,給孩子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