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家長首先不能一味的斥責,甚至是向孩子動手。要知道,孩子們的自制力都是很差的,再加上對社會以及自身認識不足,做出不守規矩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家長在這時不要過多的關注事情本身的對錯,而是要思考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幫助孩子改善自己的行為。那么,小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家長應該怎么做?
小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家長應該怎樣做
1、了解孩子的動機
小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么這樣做,然后對癥下藥。如果孩子不喜歡聽課,就要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時,孩子也會因為理解的太快而感到厭倦,進而不自覺的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時候就要教會孩子腳踏實地,有重點的進行聽講。
2、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要擬訂作息時間表,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做事不能磨磨蹭蹭,不能一心兩用。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讓孩子心里有底,這樣生活有了規律,也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但是孩子剛開始可能不大適應,家長要耐心引導。當孩子做錯了事家長不要過分的指責與批評。
3、多與老師溝通
一方面是為了側面了解孩子各科成績與平時表現,另一方面是為了與老師搞好關系,請老師多注意改正孩子的錯誤,給與提醒,比如經常提問,經常關心孩子,讓孩子知道老師對他的注意與關愛,孩子就會有所警醒。當然,除了班主任,每一科目的老師都要有所接觸。
如何改善小孩子上課做小動作
1、改善學習環境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家長可以通過改善平時的學習環境來糾正孩子的行為。比如提供孩子可以專心致志的學習環境,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看電視,大聲吵鬧等等。用自身的行為教育和引導孩子,同時也要采取措施來排除外來干擾。
2、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孩子上課做小動作,一般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而小孩子的自控能力往往都是很差的,家長可以從孩子的心理著手,首先讓孩子了解自己內心所想,進而了解自己的情緒,因為人的情緒決定了人的行為。學會了控制情緒,也就可以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克服內外的干擾。
3、明確孩子的學習目的
在上課時做小動作,往往反映了孩子對于聽課這件事沒有正確的認識。這時家長要強化孩子對于學習的認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加強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同時也可以和孩子的老師多溝通,探討如何更好的讓孩子參與學習,從而改善孩子的行為。
小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家長應該怎樣做,家長首先要認識到孩子上課做小動作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小孩子的自制能力都是很差的,家長在這時要及時發現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采取正確的教育手段來引導孩子,孩子的行為自然就會得到改善。